祝平一(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)

 

 

網路流傳著一則孔子不過是補習班的開山祖,仿佛他只是個為發大財,而販售知識的商人。他收學生並不挑剔,自備肉乾便可;就像只要繳費,人人就可以補習。因為不擇弟子,孔子也曾收到那種白天在睡懶覺的學生。這種想像可能是現代台灣教師節還是假日、而許多家長還在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,一天到晚把小孩往補習班送,以致把孔子想像成那不見天日的南陽街中,面無血色的補習班導師。

孔老夫子的確是開風氣之先,私人授徒,但卻和現在的補教名師有著天壤之別。生於春秋時代的孔子受的可不是後來的科舉或現代的聯考式教育,而是六藝並重,文武兼備的貴族教養。他知道各式各樣的冷知識,見識之廣博,足讓異國人口服心服。他成名的學生雖只有七十二位,但門徒卻有三千。在二千五百多年前,一個老師有這麼多學生,實在是難以想像。其中一個原因是知識長期掌握在當權者手中,而孔老夫子則是開知識民主的先聲。
孔子生長的時局和現在的台灣很像。當時孔子所在的魯國處於齊、楚、晉之間。三大之間難為小,常遭霸凌。而魯國內部也像現在的台灣一樣,分裂不靖,還鬧出君臣間因鬥雞而相攻伐,國君戰敗出亡的冏新聞。

大概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,孔子年約五十,在魯國當了大司寇。在他短短三個月的治理下,魯國就成了一個道不拾遺,人人想去的太平國度。在魯與齊國會盟時,孔子提醒魯定公「文事必當有武備」。會盟之時,據說齊君還想藉機挾持魯君,幸虧孔子服之以禮,又有軍備為後盾,齊人只好放棄。孔子不但在外交上有展獲,內政上也打算拆去魯國國內強臣割據一方所建的城牆。顯然,孔子不只是個吃冷豬肉,只會說大話的文弱書生。

孔老夫子的學生也不是省油的燈,反倒像一個戰鬥兵團。有做生意的、有辯才無礙的、有武士、有游俠、大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幹材。例如孔子曾在一個叫「蒲」的地方,恰好遇上衛國的反叛者據地為王,並扣留了孔子。他那個身材高大的學生公良孺,嘆道他和孔子在一起,雖總是落衰,但為了老師,他拼了命也要殺出一條血路,遂勇猛突圍。蒲人見他勇猛,於是與孔子立盟,要他不得去衛國。孔子答應了,但卻沒守約。他後來那個發大財的門徒子貢問:「可以隨意背盟嗎?」孔子卻說:「要挾之下的盟約,不受神的認可。」更可見孔子隨機應變的能耐。孔子最後能結束他的流浪生涯,也得力於他另一個學生冉有。冉有助魯之季氏抗齊,得勝後趁機說服魯國的執政迎回孔子。但當冉有幫助季氏聚斂財富,孔子亦不假辭色地批評,也可見他是個有原則的人。

不過,當時列國中人已知孔子的本事,嫉妒、恐懼者有之,常常以不實的飛語中傷他,害得他只好周遊列國,求售己才,卻一直得不到重用。最後只好退而專力培育人材,編纂文獻,而成一代先師。

史上最強的孔子後來被歷代帝王學士視為至聖,連十七世紀來華的傳教士白晉,也認為他和耶穌一樣,人類史上絕無僅有。不過,孔子和他的學生,其實不像耶穌和他的門徒,倒比較像身旁有葉小釵、狂刀、真假仙、三教頂峰等人相伴,「腦中真書藏萬卷,掌握文武半邊天」的素還真。只是孔子長得不像素還真的童顏鶴髮,乃至反老還童;雖然他也不是整天唸書,面色慘白,弱不禁風的酸子。

他爹叔梁紇是個孔武有力的武士,曾在一次戰爭中,扛著半個城門,助戰友脫困。叔梁紇的第一個孩子跛足身障,孔子是他晚年所生的老二。在民初的反文化運動中,常被戲稱為孔老二。孔子除了文質彬彬外,還應身強體健。台灣人以前都聽過周遊全省獻藝賣藥的北港六尺四。孔老夫子有過之而無不及,也許比較像古版的「館長」。據說身長九尺六寸,換算成現在尺度,約有二公尺上下,時人目為「長人」。他周遊列國的身影,就有如一個岸偉的NBA中鋒,帶著一群身手不凡的前鋒後衛。

孔子不止身材高大,長相也有異常人。據說他的頭中間凹陷,所以名叫丘(「圩頂」)。在另一則故事中,孔子被鄭人形容成「額頭像堯,頸子像皋陶,肩膀像子產,腰部以下比禹短了三寸。」狼狽地像條流浪狗。據說堯,和孔子一樣,長得很高;有的記載說他的眉毛有八種顏色,或是眉毛像個八字。皋陶的特徵是嘴像馬,或是面如青瓜,卻沒有關於他頸脖的記載。子產的肩膀像什麼,史無明文,有的說他「日角」,左額隆起。禹據說也是身長腳長,孔子雖也是長人,但身、腳卻仍比不上他,所以腰看來比他短。對於這樣的形容,孔子哈哈一笑,以他的長相和那些聖人相比,他不敢當。(此處我取的是「形容未也」的異文)但他空有一身本事,卻常遭人排擠,不受重用,四處流浪,的確像流浪狗,認為對方說得精當。

這個故事還有另一個版本。當時有名的相家姑布子卿在衛國看到孔子,當時天下兩大先天都已預測到這次的會面,所以先行向他們的弟子預告。孔子叫他的弟子記下這次面會;而姑布子卿則叫他的弟子先閃閃,因為「聖人」來了。果然,二者見面後,姑布子卿先從五十步之遙看了一次,又走了五十步之後,再看了一次。姑布子卿說老夫子的相有堯的額頭,舜的眼睛,禹的脖子,皋陶的嘴。從前面看去,有王者的氣息;但從後看去,肩高而脊弱,比不上四位聖人。堯與皋陶之相已如上述;舜的眼睛有兩個瞳仁;禹史書上通常提的是他的身長和耳朵,脖子無載。但這次孔子卻辭去了「喪家之犬」的評語。因為「喪家之犬」是喪禮用的芻狗,用完即丟。孔子即有治世之能,但在世道喪亂之際,也不願成為亂臣賊子即用即丟的免洗筷。

且不論「喪家之犬」的意蘊為何,也不論以聖人之相形容孔子是否是嘲諷,倒是為何這些文本中都沒再解釋堯等聖人長得什麼樣子﹖這或許是當時人對這些聖人的長相已有認識,不必講明,學者也大致知道聖人都長得很奇怪。從荀子批評當時的相人術,舉了許多聖人的相貌,以說明人的相貌和身體的特徵與人之成聖成賢無關。相術不能決定人的命運,力學才是關鍵。大約在荀子批評相術之際,出現了「聖人不相」的說法。但這不是看相的普遍原則,而是聖人例外論。聖人不是凡人,他們的長相和凡人不同,因此,平常的相家看不準。

歷史上由學而成聖,的確是儒家的理想。但是儒學經歷了兩千年的變遷,到底有多人成了聖?除了孟子被稱為「亞聖」以外,大概也沒聖人了。孔廟陪祀的也頂多是賢哲,而不是聖人。雖然也有像唐代的員半千自認是不世出的賢者,或康有為這樣近乎騙徒的「南海聖人」,但史上亦不多見。也許因為孔子已達「至聖」,所以沒有人敢想超越。聖人雖是儒者的目標,但永遠也無法企及。聖人簡直就是「芝諾(Zeno of Elea)悖論」中,永遠無法達標的箭。但卻也因此鼓舞著學者思索著成聖之學,如何不斷逼近目標,而成為推動儒學內部學術變遷的張力。但也許成聖太難,聖人難尋,人們乃寄託於先天異相的「聖人例外論」,一方面合理化了聖人的存在;另一方面也解釋了何以聖人難成;不是先天,根本就達不到。而儒者的悲劇意識反倒正在以力學駁抗命定處突顯。

 

儒生不敢自認聖人,但他們反倒常稱皇帝為「聖上」。唐朝以降的中國歷代帝王的尊號常以「聖」為紀,例如唐太宗死後尊諡為「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」,或像朱元璋的諡號為「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」。不過,這名字太長了,所以自唐太宗後,大臣言事時,只稱皇帝廟號,如「○宗」。但臣下言事,稱皇帝為聖;死後帝王亦被尊為聖,現實世界中最多的聖者並非歷代大儒,而是皇帝。甚至孔子的歷代封號,還得牽就這些聖王。這簡直是諷刺至聖孔子所立的儒學傳統。雖然儒者也希望建構「道統」來平衡帝統。但「道統」始自古代聖王,以致歷來皇朝在儒學的輔異下,反而稱帝者為聖。

至於在帝制中國誰能成為人類金字塔的頂峰?這雖大致有一定的繼承制度,但誰也說不准。傳說許多帝王出生時,便有異相在體,以為天命銘刻在身的表徵。這雖然常是後見之明的附會,但也說明了權力的爭鬥,勝敗難料,隨時都可能翻盤。使得勝利者,仿佛是命中注定;而被治者只能以命定論來合理化掌權者。(寫在大選前夕,令己寒心!)恰恰是這樣的悖論,使得人們相信命運和測命之術,從戰國末年興起的體相之術便是其一。

相人術出現於戰國群雄鬥得難分難解,誰也不知天下將落誰家之際。相人之術的理論基礎在於當時已成型的氣論身體觀,認為命運定型於先天之氣,銘記於身,故能以之預測人們的未來,應對時人尋富求貴時的不安心理。先秦有關聖人形象的記載大概從《荀子》開始,但卻是為了反對這樣的命定態度。只是荀子的觀點似乎不太受歡迎。《史記》和漢初的文獻有關孔子和其他先聖形像的記載甚為簡單,但到了在現今多已亡佚的讖緯之書,卻開始多起來。到了宋代孔氏家譜記載的「先聖小影」,孔子長成這樣:

長九尺六寸,腰大十圍,凡四十九表。反首洼面,月角日準。手握天文,足履度字,或作王字。坐如龍蹲,立如鳳跱。望之如仆,就之如昇。耳垂珠庭,龜脊、龍形、虎掌、參膺、河目、海口、山臍,林背、翼臂,㪷唇注頭,隆鼻、阜脥、提眉、地足,谷竅、雷聲,澤腹、昌顔,均頥、輔喉、駢齒。眉有一十二采,目有六十四理。其頭似堯,其顙似舜,其項類皋陶,其肩類子産,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。胸有文曰:「制作定,世符運。」

孟子說孔子集聖人之大成,說的是集諸聖之德;而在上述的文字描述中,孔子倒成了集異相大成的怪物。在漢代人的加油添醋下,聖人個個長相怪異,連孔門弟子的形貌怪異的程度也全面升級。而宋代的孔子形像更層壘堆疊了讖緯書中的各種異相,成為其永難超越素王天命的象徵。

為什麼孔子的形象會變成這樣﹖除了讖緯外,或許也和佛教的輸入有關。據說佛陀有三十二相、八十好,如「鉤鎻骨。骨節相鉤。猶如鎻連。」(所謂的胼脇)、「陰馬藏」、「平立垂手過膝」(劉備亦有此相)、「一孔一毛生。其毛右旋。紺琉璃色」、「身長倍人」、「指爪狹長,薄潤光潔」(亦常見於孔子像)、「臍深右旋」、「鼻高且直,其孔不現」、「眼相脩廣」、「雙眉長而細軟」、「耳厚廣大脩長輪埵成就」、「額廣平正」、「頂相無能見者」、「行時其足離地」等等。而佛陀此等異相乃為「開演法句義,令眾奉至尊。」身相之異,功能性地符應其天命。

不但佛陀之相異於常人,道家或道教奉為開山祖的老子也有異相。據說孔子曾問禮於老子,但《史記》未載其形貌。然而《史記正義》卻描繪了老子像的異相:「身長八尺八寸,黃色美眉,長耳大目,廣額疏齒,方口厚唇,日月角懸,鼻有雙柱。」和孔子一樣,老子也越長越怪。宋代道士謝守灝謂老子「降生九日,身有九變。」越變越高,最終身長「一丈二尺」。頗有「儒高九尺,道高一丈」的較量意味。而且老子有「七十二相,八十一好。」儼然和佛陀拼場。老子的相貌雜揉儒、佛聖人之相,如「耳有垂珠」、「鼻有雙柱,準骨隆隆」、「頤方若矩,日角月淵」、「頰有白痣,頤有玉丸」、「垂臂過膝,手握十文,其指纖長,各有策爪,有雲甲」、「身有綠毛,胸有偃骨,背有河魁。臍深寸余」、「眼有輪文,足蹈二田,指有乾坤。」從佛陀的三十二相、八十好,到孔子的四十九表,老子的七十二相,八十一好,便是一場三教「表面工夫」的車拼。三教爭衡,有牟子理惑之論;老子化胡之說為證。有人問牟子,佛陀三十二相、八十好,咁有影?

牟子回答,「堯眉八彩,舜目重瞳,皋陶烏喙,文王四乳,禹耳參漏,周公背僂,伏羲龍鼻,仲尼反宇;老子日角目玄、鼻有雙柱、手把十文(疑作天文)、足蹈二五。」中國古代聖人還不都長得奇形異狀?釋迦的異相,嘟嘟好而已。真是少見多怪,看到駱駝還以為是馬背長腫瘤。三教先天怪相的源頭除可溯自戰國末年相人術的論述外,西漢末年為了合理化奪權的讖緯之學也為之助瀾,最後三教爭勝,從教義戰到表相,把三教聖人搞得個個有如怪物。

讓我們再回到孔子的容貌。典籍上的記載如何形之於圖像?圖像和文本能配合嗎﹖繪師知道這樣的文本傳統嗎?現存的孔子圖,像這樣的怪人嚒?從現在的孔子像看來,答案似乎介於有無之間。因為上述這麼多異相的描述,或難形之於圖(如肚臍),或意義難明,即便要寫生,恐有困難。2017年,台北故宮特展「萬世師表—書畫中的孔子」有一幅孔子的圖像,或許可有看出一點異相的端倪。(圖一)尤其像「哈嘜二齒」可能就是所謂的「駢齒」,也常出現在別的孔子像中。(圖二)另外,孔子的身長、額頭、大鼻子、搧風耳也比較容易表現,宋代馬遠的孔子圖便是一例。(圖三)肩高脊弱,背僂而圓則見於題為吳道子,實為清人所繪,我們最常見的「孔子行道圖」。(圖四)至於三教聖人的圖像亦可見之於丁雲鵬之「三教圖」,圖中的三教聖人都長得怪怪的。雖然不盡符合文本的描述,但看得出文本描述異貌的輪廓。(圖五)圖文雖不能互證,但出入相輔,也甚為有趣,值得研究歷史的人多思考。

三教聖人的異相有些也進入後代的相書。孔子據說有七露的惡相;像耳垂珠庭據說是奔馳過度的「驢相」,和孔子的一生相符,但卻未被視為福相。也許像流浪犬的孔子,既發不了大財,又無從掌握權勢,只是空有名聲的「素王」,從來就不是中國庶民文化所認為的福氣富貴。相術中雖也多少保存了這些異相,但比較像是去脈絡化的記憶。也許這是庶民文化與技術傳統中的文化記憶模式?也因去脈絡化,因而容納得下各式的記憶拼圖,各自衍異?

雖然西方藝術中有不少耶穌的形象,但《聖經》中耶穌的形貌卻相當模糊。在實踐上,清教徒甚且不拜聖像。因為耶穌本來就不是人,而是無形無像,也因而可以超越時空,無所不在的神,只是暫時以耶穌的面貌示人。對比中國三教先天比拼「表面功夫」,耶穌教從教理上根本否定,但卻也難阻人們具像地想像天主。東、西方宗教傳統對於神、人之別、圖像之存否、如何具像化「神聖」等問題,也值得玩味。

圖1 大成至聖文宣王像

圖片來源:台北故宮藏

 

圖2  曲阜孔子博物館藏

圖片來源:黃銘崇攝

 

圖3 馬遠的孔子像

圖片來源:台北故宮藏

 

圖4 孔子行道圖

圖片來源:曲阜孔廟啟聖殿

 

圖5 丁雲鵬 〈三教圖〉

圖片來源:台北故宮藏

 


參考書目

司馬遷,《史記﹒孔子世家》。

孔傳,《東家雜記》(北京:中華書局,1985)。

謝守灝,《太上混元老子史略》收入:《正統道藏. 洞神部. 譜籙類. 敬字號》 第30冊(臺北市:新文豐,1985)。

杜正勝,〈流浪者之歌-重新認識孔子〉收入:左菁華編劇,《從歷史到歷史劇:孔子的故事》 (台北:臺北市 : 時報文化,1995)。

邢義田,《畫外之意:漢代孔子見老子畫像研究》(台北:三民書局,2018)。

祝平一,《漢代的相人術》(台北:學生書局,1990)。
駱承烈、孔祥民選編,《畫像中的孔子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3)。

ARTouch編輯部,〈故宮「萬世師表—書畫中的孔子」特展介紹〉https://artouch.com/view/content-4592.html

胡文輝解「喪家之犬」為喪禮用的芻狗,見:〈“喪家狗”爭辯的讀後感〉原載於《南方周末》;原文不可得,轉引自http://cul.sohu.com/20070608/n250455794.shtml


本文採用 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使用-禁止改作 3.0 台灣版條款 授權。

歡迎轉載與引用,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,亦不得修改本文。轉載、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,如:

祝平一/ 「表面工夫」:三教先天仙拼仙
引自歷史學柑仔店(https://kamatiam.org/表面工夫三教先天仙拼仙/ ‎)


 

最後修改日期: 2023-01-19

留言

發表迴響